找到相关内容137篇,用时4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西夏与丝绸之路的关系——以黑水城出土文献为中心

    大藏经》中收录的有关时轮与求修黑天天神的仪轨有许多即出自此人之手。[32]  印度也有高僧来西夏传法。西夏国“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张陟撰写的《夏国葬舍利碣铭》曾明确记载说,在当时西夏境内,有“西天...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是一件特别值得重视的文献。其中,对西夏与丝绸之路关系的记载是非常值得重视的,有关条文明确记载大凡来自食、西州等国使节和商人来到西夏贸易时,都会享受到较为优厚的待遇,从黑水城出土文献...

    杨富学 陈爱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84060733.html
  • 元代的藏传佛教宁玛派

    》、《智慧黑天续》及本尊法132种。此后,又从宇贡岩掘出《密宗道次第广论》、《莲花生简史》、《希解派教义明示》、《缘起心要》等经文;从桑耶掘出《五部遗教》;从素尔夸掘出《大悲观音智光法》、《...独有的九乘教法中的无上瑜伽密。无上瑜伽密总分摩诃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三部。摩诃瑜伽又分续、修二部,续部密典有18部怛特罗,传播中分成幻化网、乐光明等传承。幻化网由莲花生传人西藏,为宁玛派所...

    蒲文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5561133.html
  • 随求陀罗尼咒经的流行与图像

    观音;比丘带此咒,中心画持金刚:婆罗门带此咒,中心画伊舍那,刹帝利带此咒,画摩醯首罗天:昆舍带此咒,中心画帝释天或者昆沙门天:首陀罗带此咒,中心画那罗延天:童男童女带此咒,画波阁波提:孕妇则画黑天或...随求陀罗尼咒经的流行与图像  李翎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  提要  对于佛教文化的研究,要著眼于事实,也就是将文献佛教与事实佛教分开。随求陀罗尼咒经在唐代的流行,表明人们并不过多地关注经中...

    李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33964181.html
  • 论藏族、纳西族宗教中的二元论及与摩尼教的关系

    一些学者研究,纳西东巴教与苯教彼此有着一种传承的关系,而且东巴教还受到藏传佛教的一定影响,所以,在这两个宗教中,苯教的二元论应该更具代表性。苯教在其许多经典著作中都十分强调其核心的教法来自食(波斯),据历史文献和口头传说,西藏苯教信徒自古以来就有到食朝圣的行为,这种朝圣活动既便到西藏和平解放前都没有停止。旅居法国的专门研究苯教的藏族学者卡尔梅·桑木旦曾在一篇文章中说,1959年以前人们常去所谓...

    孙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95868863.html
  • 天人合一的藏传佛教密宗曼荼罗艺术

    此外常见的密宗佛像还有:  黑天 又称六臂护法尊,是日如来降魔而显现之法身。身青色六臂,两手撑一张象皮于背后,挂头骨缨络串。古代视此法尊为战神,祭祀可增战威,民间则又视其为施福种。  马头金刚 亦...产生了原始的祭场、祭坛和祭祀仪轨。今天在藏区许多地方发现的远古石文化遗迹绝大多数为这类祭祀遗迹。在这些石造型中大体可分为石围、列石、祭坛和独石四种造型形式,即用巨大的石柱或石块在地面上构筑而成的平面...

    康·格桑益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0668938.html
  • 近代黄教传入蒙古之因由初探

    )每年举行的血祭及一年  一次杀生祭祀的那些阎罗的偶像等,一律要火焚之,若  不火焚者抄家,兴修六臂护主(黑天)圣像,作为它  的替代者,用三白(乳、酪、酥油)供品奉祀。每月望  晦及逢八日要持禁食...二十年的持续冲突,这样长期的对峙关系,待  时机的气氛转向和解,便成为格鲁派规模向蒙古部落传教的  契机。  青海之政教:由冲突走向和解  要探讨格鲁派传教于蒙古的原因,必须考虑当时明朝、蒙  古、...

    王俊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4570875.html
  • 西夏印度佛教关系考

    》中收录的有关时轮与求修黑天天神的仪轨有许多即出自此人之手。[12]   汉文《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和《佛说般若菠萝蜜多心经》发愿文中最后写道:   时皇建元年(1210年)...虽然举措失当,但不难看出元昊对印度佛教典籍的渴求。这一记载,也间接证明,西夏在建国前即已与印度佛教界有所接触。这一结论,在《夏国葬舍利碣铭》中可得到具体的印证:   我圣文英武崇仁至孝皇帝陛下,...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2279209.html